他帮中国抗战,娶中国女学生,回国时,毛主席:给三千美金作路费
一位英国人,不问归途远近,却选择在中国风雨如晦的年代深扎脚步。林迈可的故事,绕不开他和中国抗战的紧密纠缠,更别忘了他身边那个叫李效黎的女人。从燕京课堂到晋察冀的小径,勇敢与温柔,一起缝进那段动荡的历史。是不是总觉得,外国人援华抗战的大旗属于白求恩,林迈可的贡献
一位英国人,不问归途远近,却选择在中国风雨如晦的年代深扎脚步。林迈可的故事,绕不开他和中国抗战的紧密纠缠,更别忘了他身边那个叫李效黎的女人。从燕京课堂到晋察冀的小径,勇敢与温柔,一起缝进那段动荡的历史。是不是总觉得,外国人援华抗战的大旗属于白求恩,林迈可的贡献
金秋九月的吕梁,天是透亮的蓝,风里裹着草木的清香。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詹姆斯·林赛,带着妻子帕梅拉·科利特,踏着秋光回到了母亲李效黎的故乡——吕梁离石。
金秋九月的吕梁,天是透亮的蓝,风里裹着草木的清香。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詹姆斯·林赛,带着妻子帕梅拉·科利特,踏着秋光回到了母亲李效黎的故乡——吕梁离石。
9月4日至5日,林迈可、李效黎长子詹姆斯·林赛参访吕梁。4日下午,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会见詹姆斯·林赛一行。市委常委、秘书长田安平参加。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林迈可敏锐地意识到日美即将开战,燕京大学再也无法为北平的知识分子和外籍人士提供庇护。他当机立断带着妻子和同事,沿西山秘密交通线,奔赴抗日根据地,后来这条路线被称为“林迈可小道”。
北京海淀大西山间,有一条林迈可小道。1941年12月8日早上,北平燕京大学英籍教师林迈可从广播里听到消息,曾数次前往抗日根据地、多次为八路军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物资的他预感事态紧急,赶紧驾着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带着夫人李效黎以及同事班威廉夫妇和两只装有无线电零
【李效黎(1916—2010),山西离石人,近代爱国人士,首位嫁给英国教授的中国女大学生。1931年入太原女师,1936年考入燕京大学,师从经济学导师林迈可(英籍)。抗战期间,李效黎协助林迈可为八路军运输军需物资,后参与晋察冀军区无线电通讯培训。1941年与林